本文件规定了塑料封装模的结构、零件、装配、安全及开云网站 kaiyun网址性能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70-2005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 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 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
GB/T 1061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GB/T 16921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X射线锡-镍合金电镀层金属覆盖层
4.1.3 模具应设置成型镶件和流道镶件,按照引线框架步距的整数倍均匀设置流道。
4.1.4 上、下模成型镶件和流道镶件应设置脱模推出系统(含推杆、推杆固定板、模盒推板等),推杆应排布均匀。
4.1.5模具应设置料简和注射头,料筒内径与树脂坯料外径的间隙应在 0.6 mm~l mm 之间。
4.2.5成型部位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2000第5章中f级的规定。非成型部位未注4.2.7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 GB/T 1804-2000第5章中m级的规定。
4.2.8 螺钉安装孔、推杆孔等未注公差孔距的极限偏差应符合 GB/T1804-2000第5章中f级的规定。4.2.9 螺纹的基本尺寸应符合 GB/T 196的规定,选用的公差与配合应符合 GB/T 197-2018第6章中6级的规定。
4.2.10 未注形位公差应符合GB/T1184-1996第5章中百级的规定。应确保以下零件的互换:
4.2.12 非成型零件外形棱边均应倒角或倒网。:与型芯、推杆相配合的孔在成型面和分型面的交接边缘不应倒角或倒圆。
4.2.13 模具内各零件不应有裂纹、压伤、锈蚀缺陷,其中分型面表面还不应有锤纹、拉毛缺陷。4.2.14 模具外表面应进行防蚀处理,可采用发黒,电镀等处理方式。发黑处理应符合 GB/T 15519 的规定,镀镍应符合 GB/T 17462 的规定,镀铬应符合 GB/T 11379 的规定。
4.3.12需要抽线进行试验,测定的相对线 模具中所有紧固螺钉应涂高温润滑剂。
4.3.14 模具各辅助机构、装置应稳定可靠,活动部位应动作可靠、位置准确,不应有歪斜和卡滞现象;
4.4.2 质量大于 15 kg的模具镶块或零件应设置起吊孔,上、下模板应设置整副模具的起吊孔;吊环螺钉应符合 GB/T 825 的规定。
模具加热系统应保证模具工作面四角和中心区域最大温差不大于10℃。4.5.2 塑封件质量
按5.10进行试模,塑封件所有检测数据均应符合客户图样要求。4.5.3 模具质量稳定性
客户验收时,模具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应能连续无故障生产不少于4000 模(次)。
5.3.1 成型镶件、流道镶件表面镀层厚度按 GB/T 16921 测定。
5.5.1 气动系统按额定压力值的 1.5倍试压,保压 24h,用高泡洗涤剂水涂抹在气动元件的密封处,检查漏气情况。
5.5.2 液压系统按额定压力值的 1.5倍试压,保压 24h,用脱脂棉擦拭液压系统密封件周围,检查脱脂棉洁净情况。
模具上安装精度不低于 2.5级的压力真空表。合后,使用真空泵抽真空,观察压力线目视检查模具的安全标识和吊环螺钉。
5.7.2模具加热系统运行 4h后,使用精度高于1℃的测温仪测量模具外层保温板表面温度。
模具加热系统运行4h后,用精度高于1℃的测温仪分别测量模具工作面四角和中心区域温度,记录为 T、T2、T3、T、T;,并记录最大差值 ΔT。
b)试模前,按 5.1~5.9 进行试验或检测,确认所有项目合格后方可试模:
模具应设置铭牌,铭牌按 GB/T 13306的规定制作。铭牌标识应包含:a) 产品名称和制造商名称;
模具使用说明书和操作维护手册,使用说明书的编写应符合 GB/T 9969的规定;
7.3.1 装运模具的车厢应清洁、干燥、无污染,严禁与腐蚀品和潮湿物品混装。
7.3.2敞车运输时,应使用毡布(或其他防雨工具)覆盖,以防雨雪侵人。运输过程中模具避免碰撞。
模具应贮存在干燥、清洁、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严禁与腐蚀物品和潮湿物品混合存放。